iCourt合伙人郑玮:技术驱动法律,不做变革时代的旁观者 | 律新社专访
律新社 | 周正
2017年10月14日,由上海市法学会、华东政法大学、律新社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新兴法律服务产业高峰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论坛吸引了高校、企业、律所、投资界及媒体各界逾200人参加,被誉为法律服务产业的“G20峰会”。
从形式和内容都颇具创新的法律培训“不一样的法学院”做起,到 “团队宝”定制化咨询服务,再到为律师研发集可视化、大数据、团队协作管理和人工智能为一体的智能工作系统Alpha(阿尔法),iCourt以“技术驱动法律”为理念,在专业升级、组织变革、技术爆炸“三浪叠加”的2017年带领着超过900家律所、15000多名律师破浪前行。
论坛期间,iCourt合伙人郑玮接受了律新社专访,分享了iCourt筚路蓝缕,转型求变的创业历程,解读了iCourt如何成为当前中国法律培训和律所智能工作系统独树一帜的一抹橙色。
iCourt合伙人郑玮做论坛主旨演讲
1
不一样的法学院
创业初期,五个各有所长的“不安分者”聚在了一起:胡清平具有法律和计算机的双重背景,是已经在法律培训行业深耕了十五年的老兵;现任CEO采那曾在法制出版社是多个畅销系列书的编辑,对法律知识管理和法律数据构建有着丰富经验;曾为律师并执业数年的郑玮,在案件可视化方面已斩获成效,颇有心得;另外两名年轻人诺诺多和王储则在法学院时就想开创一份改变法律行业的事业。
背景不尽相同的五个人,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理念——技术驱动法律。但在那个时候,技术、工具都没出现突破性的变革,法律行业也还未迎来颠覆性的浪潮,究竟如何真正去改变行业生态?
彼时,现在耳熟能详的一些概念如云端律所、法律电商、法律机器人等等都还未完全落地成型,摆在五个人面前的路有很多。“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是,中国法律服务行业最缺少的是对于整个法律服务标准的制定,不同的律师做同样的业务,方法、流程、结果甚至给当事人的反馈都是不一样的,这些非标的业务是制约着技术改变这个行业最大的瓶颈。”郑玮告诉律新社。
还在律所工作时,郑玮已经在团队中把案件可视化做成了一门手艺。“所谓案件可视化,就是把几十上百页的案卷经过研讨精炼,最后变成一页纸、一张图,上庭或者给客户看的时候只展示这一页纸、一张图。在当时,不论是庭审还是和客户沟通方面,可视化都是一个非常新鲜而且效果很好的工作方法。”郑玮说道,“于是我们考虑将它推广给全国更多的律师去使用,这样就有可能会把很多的庭审汇报、信息交流相对标准化。”
以可视化为契机,iCourt的法律培训办起来了,给自己的定位是——“与众不同的法学院”。早期的课程教授了一些看似简单但需求度很高的基础工具应用,意在将高效的工具带给律师,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并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和口碑。
在iCourt的课堂里,不讲法律知识,只讲实务技能、思维和工具。“可视化”概念推广开后,iCourt推出了更多核心课程,目前已有14门,分为三大模块,包括法律科技能力、核心业务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三大模块。
行业资深专家的倾囊相授让这些课程干货十足,学员中也藏龙卧虎,经常“变身”讲师分享经验。iCourt的课堂真正成为了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并形成了独有的文化氛围,目前已举办超过80场大型公开课、550期课程集训营,校友已超过12000人。
郑玮接受律新社专访
2
三浪来袭,工具创新迫在眉睫
iCourt创立以来的四年也是法律行业极速变革的四年。
法律服务意识的普及开始展露效果,更加细分化、专业性要求更高的法律服务需求开始出现,促使了律师行业由“万金油”向“专业化”转型,只做家事、交通、劳动争议、房地产业务等垂直领域法律服务的专业化律师越来越多。并且,律师的“专业化”也完成了从知识到技能的升级,郑玮认为,“过去行业内所理解的专业化只是停留在对某一领域的知识比较熟悉,而现在的专业律师一定是在专业技能上独树一帜。”
律师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郑玮发现,培训课程开设之初都是互不相识的一些律师聚在一起,顶多是好友结伴,但慢慢的学员们开始三五成群而来,甚至有律所主任带着全所二十多人一起学习。律所主任们告诉郑玮,以前一个律师要完成市场拓展、招揽案源、谈判报价、案件作业到最后结果输出的全套工作,律所内部没有协作,顶多是一些简单的业务交流。而现在,他们希望把律所工作流程、标准统一化管理,案件分拆,协同合作。郑玮解释道,“也就是说,每个人不管你是刚入行的律师助理,还是执业10年、20年的老律师,都要做同样的事情:可视化、检索、庭审、案件报告……律所的组织变革几乎是必然。”
2013年底起,裁判文书的公开直接推动了法律大数据检索和分析的快速发展,iLaw法律数据库和大数据课程也成了2015年iCourt的核心课程之一。“可能大家过去都是一个案子接一个案子办完就结束了,不太能理解到底50份文书和5000份文书对自己而言有什么区别,也没有人有这样的意识,就是怎么从这5000份文书里把这50份找出来,找出来之后再怎么去加工利用。”3500万份裁判文书的逐步公开,颠覆了律师行业对文书分类、检索和统计分析的认识,越来越多的律师投身其中挖掘这块“富矿”,并形成了几百份iCourt大数据报告,涉及多个专业领域。
专业升级、组织变革和技术爆炸三波浪潮来袭,变革的速度超乎想象。“思维、技能和工具是iCourt课程的三大核心,但到2016年年初,我们明显地感觉在课堂上讲授的这三个方面,特别是工具这个层面已经满足不了律师的专业需求了。”郑玮表示,“三五个人的专业团队已经可以建立内部的工作流程和标准,运用可视化、大数据的工具完成过去十个人的工作,但没有一套系统能将所有这些统一起来,成为律师团队协作的一体化平台,这个时候我们就觉得必须得做点什么。”
3
不止律所管理系统
流程化、专业化、团队化、云端化这一串被校友们反复提及的词汇不断刺激着iCourt团队去思考如何工具创新。“最初我们立项叫海盗计划,就是想为广大律师开拓那片无人去过的海域,思考如何将技术跟法律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仅是用数据可视化服务律师的工作流程和团队的统一管理,而是能将整个客户服务流程都纳入到技术驱动法律的框架里来。”郑玮说。
2016年6月立项,9月团队初步组建完成。经过三个月的内测,2017年1月1日,Alpha正式上线。
iCourt团队将其描述为“不止是律所管理系统”,意即Alpha(α)这套与希腊字母首字母同名的管理系统有着无限可能。集可视化、大数据、团队协作管理和人工智能为一体的智能工作系统Alpha能赋予律师团队极致的高效协作体验。
身为Alpha产品经理,郑玮有两个手机,两个微信号里加起来有9000多名律师好友,需求也会源源不断地从用户那里汇总过来。每一天,使用过Alpha或者上过iCourt课程的律师都在问他三个问题:这个事Alpha能不能做、Alpha还能做什么、你们正在研发什么。郑玮说,“因为大家感受到了从个人到团队的变化,感受到了技术给每个人带来的那些变化,而大家愿意参与这件事情,与我们一起将Alpha做得更好。”
把需求变为功能,iCourt有着一支强大的团队。“天下武功唯快不破,Alpha推出以来,我们每天将那些最真实、最迫切的难点、痛点、复杂操作和重复劳动排名之后重点解决,保持每周产品迭代更新,并且不是细碎的修修补补,而是真正的有功能升级,让律师们能尽快用上。”
做法律技术派,六年的律师执业经验给了郑玮很多优势。“法律行业的专业壁垒很高,需要你在这个圈子里,懂律师的思维方式、工作模式,要接触不同层次的法律人,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郑玮介绍,团队组建之初,法律出身和技术出身的成员对半开,就是为了让整套系统既贴近律师实际需求,又更保持高速更新完善。
每天,有900+家律所的超过1.5万名律师从各个端口登入Alpha,使用不同的功能。达到这一数字,距离Alpha正式上线仅仅过去了十个月。
4
技术驱动法律,革新创造未来
2009年离开法学院成为执业律师,从2012年开始,郑玮借助讲课、交流、论坛、游学的各种机会,走遍了中国几乎所有的省份,走进了一二三四五六线城市的各类律师事务所,观察整个法律行业的五年来发展变化。
“我们自己做过统计,从iCourt的第二年开始,课程中律师执业年限的比例就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刚开始课上清一色的都是年轻人,到执业一两年的可能有五六个人,执业三年到八年的是最核心的力量,而每次课程都会有十几个执业十年以上的律师参课,他们很多人是律所的高伙、主任,甚至有人是律协的会长,这些律师在事业上已经非常成功了,但还是要不断地学习这些新东西。”郑玮说道。
仅仅是五年,这个行业已经风云变幻,而行业的整体变化改变了或正改变着每一个人。郑玮经常开玩笑说,以前他的梦想是在顶级律师事务所有一个自己的办公室、一个自己的团队。而现在,他的梦想是希望每一位律师都成为一个顶级的律师,都是一个个的专家,他更愿意通过技术做他们每一个人的助理,把每一个人繁重、重复、没有创造价值的工作替代掉,让每个人更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量,这样才是真正用技术改造了法律行业的生态,推动了行业的变革和整体向前。
改造一个相对传统、保守的行业,责任重、压力大,怎么用技术的力量去驱动,没有人做过,只能在摸索中前行。“我们做的事情叫翻译官,把法律的语言翻译成技术人员或者机器能听懂的,再把机器能做的事情翻译成一个产品给法律人去用,这个过程单靠技术人员或单靠法律人是无法完成的,一定要有一些人愿意在中间充当一个翻译官,我愿意做这样的角色。”郑玮语气坚定。
专业升级、组织变革、技术爆炸三波浪潮在2017年叠加袭来,很多人来不及反应,甚至可以说整个行业都没反应过来,大量基础性的工作还未完成。郑玮打了个比方,“我们现在还没有开始修高速公路,还在准备水泥、沙子、沥青,把这些东西做好之后,施工队已经准备好了,机器已经准备好了,我们相信之后铺高速公路的过程应该会更快,现在所有的工作都是基础工程。”
谁该来做这件事?郑玮认为,不能指望所有人都站在这里,然后一起往前走,只能是看每个人愿不愿意都往前先走一步,看看方向,再往前再走一步,最后大家一起把事业做成了,才是期望的状态。法官、律师、技术人员等等参与法律行业变革的人,每个人都有责任。
在今年的iCourt招聘文案中他这么写到:“而将时间尺度放大到下一个十年,当回忆起中国法律行业这段风起云涌的岁月时,我不愿意只是一名旁观者。”
想要了解iCourt和Alpha更多,请关注iCourt法秀: